高原自驾游,高原自驾游需要配备的制氧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原自驾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原自驾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去高原地区,自驾游注意事项?
我经常自驾游高原地区,主要的注意事项:
1、如果前往一些较高海拔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出发前必须检查私车的安全性,主要检查轮胎、刹车系统,一般要及时更换老旧轮胎或磨损轮胎、以及更换过度磨损的刹车片,并谨慎驾驶、确保行车安全。如果冬季前往高原,建议备带轮胎的防滑链。
2、注意高原反应,并备带防寒衣服。
3、适当备带些干粮、饮水。
4、如果前往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建议备带足够的“现金”。注:2017年国庆大假期间,我自驾游青藏高原连续三天住宿于海拔4200米或以上的地方,路途中遇大雪。
去青藏高原自驾游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避免高反?
先来说说高原行车要注意哪些事项。
不同季节行走在高原上会有不同的景色,随着温度以及海拔高度的变化,路况也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秋冬季入藏风雪大,路面常被冰雪覆盖,一是要注意车辆的行进速度,二是要注意雪地打滑,车上要备好防滑链和拖车绳。偏光太阳镜也是必备的,长时间裸眼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很容易得雪盲症。
夏季进藏雨水多,西部
山区地处高原,植被少,加上山体风化,山体又在雨季大量储水,所以滑坡,坍塌,落石,泥石流是家常便饭。行车要保持高度的思想集中,路过落石,易塌方路段时要有预判,同时绝对不要做任何停留,尽快通过。
藏区多山路,过弯道时要严格控制车速,务必走自己的车道,提前鸣笛告知转弯处对向行驶车辆,时刻保持思想集中。
再来说说高反,高反的反应情况有很多种,轻微的高反有食欲下降,腹泻,失眠,嗜睡,亢奋,头晕,轻微头疼等,总体来说就是你身体机能哪方面比较薄弱,哪方面就有可能产生一些症状,另外高反也因人而异,这要看你的血氧能力了,如果只是轻微症状请不要过度紧张,一般有个两三天时间,我们的身体就能很好的适应高原环境。初入高原我们要注意保暖,多喝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控制食量,可以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尽量不吸氧,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过度兴奋。
刚上高海拔地区没有高反症状不代表没有高反,高反也有4至8小时的滞后性,严重的高反有肺水肿和脑水肿,一般都发生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所以在进入高海拔地区时要循序渐进,每上升五百米最好能停留一到两天,让身体充分适应环境,而后再向上攀登。
如果发生比较严重的高反务必要第一时间下撤,寻找专业的医疗机构救治。不过严重高反是极少数的,提前准备一些抗高反药物,比如高原安,携氧片,肌苷片等都能有效对抗高反。
自驾游去西藏,如果遇见高原反应将如何办?
高反主要因海拔高缺氧,造成人的机体供氧不足,引起心率明显增大,头疼,心慌,全身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不适。首先应掌握避免高反的技巧。入藏要循序渐进,尽量选择2000~3000米海拔夜宿。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3~5日基本上可以适应。万一已经出现高反,也不要惊慌失措。曾经去过两次***,纯属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1. 缓和症状
①停止剧烈运动;②吸氧;③食用葡萄糖或巧克力;④注意保暖。
2. 离开高海拔区域
如果是自己开车,出现高反,应先缓和症状,再选择离开高海拔区域。如果有其他人开车,应迅速离开高海拔区域。例如,一些高山垭口,应短暂停留,并迅速离开。
3.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可选择较低一点的海拔区域2000~3000m适当休息或居住。尽量选择白天驾驶赶路,及早落实居所,夜晚住宿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 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食欲不佳,可依条件选择易消化的汤或粥食用。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加重心脏负担。
5. 快速补充能量
每个人去高原地方都会有高反,只是症状反应不同,有的人轻一点,有的人重一点。
人为什么会产生高反,主要是高原地方氧气稀薄,只有平原的70%氧气,海拔越高氧气越少,高原反应就是人体缺氧的症状。
每个人的高原反应都不一样,有的人头疼,有的胸闷,有点人想睡觉等等症状。
人一般到达海拔3000米以上才会出现高原反应,一般3-7 天左右就能适应高反。
你说的去***如果预防高原反应:
第一:去***之前提前一个月喝红景天,红景天对预防有一定的作用。红景天最好就是用来煲水喝那种,不用口服液和片剂。每天用红景天煲水,当水喝,尽量每天多喝一些,这样血液里才能产生抗高反的。
第二:去高原地方前半个月,必须停止有氧运动,尽量在家里多休息,调整好身体。
第三:去高原地方不能感冒,如果感冒了,千万不能去高原地方,因为感冒了在高原地方容易得肺气肿,如果这样的话,对生命有危险。
第四:建议不要坐飞机去,这样容易高反,身体不能及时调解。最好就是坐火车或者自驾去,这样从低海拔慢慢到高海拔的地方,人的身体会慢慢调节适应高原反应。
第五:到了高原地方,前两三天尽量不用洗澡,因为高原地方温差比较大,容易感冒,身体不能马上适应,而且洗澡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容易产生高反。
自驾游去***如果遇到高原反应将如何办?
这又是一个自驾***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很多***首次进藏没有高原经历的广大小伙伴们总是绕不开的心结。小编以多次自驾进藏及在高海拔地区活动的经历分享一下体验。
这要求我们进藏的攻略线路制订要具有科学性,以预防为主。小编建议首次进藏走川藏线318为佳。为什么呢?首先318号称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沿线风光涵盖了大河、高山、峡谷、雪山冰川、草原、湖泊等等。其次川藏线的海拔具有逐级递增上升,每上升一个阶梯总有一个相对低海拔的县城作缓冲适应,例如连续过完折多山、高尔寺山两个4000多海拔的垭口后会出现一个2680米海拔的县城雅江,因此大家可以从康定翻过这两座高山后当晚可在雅江住下,又例如,从雅江出发经理塘4100米、海子山4600米后又马上到巴塘(2700)住下了。以小编的经验,从川藏南线入藏,从成都算起,经历三天到巴塘,两个低海拔县住宿,途经2400(康定)、4200(折多山)、3200(新都桥)、4100(高尔寺山)、4300(剪子山)、4400(卡子拉山)、4600(海子山)等这些高海拔地区的适应后,基本上对高原反应已完全适应。可以从巴塘入藏后适当选择一个较高县城测试一下了:可选芒康或左贡(3800)。这个安排小编每次带未有高原经历的朋友进藏都屡试都爽。
之所以首次进藏推荐318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沿线县城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包括医院。大家懂的。
高反是人体对高海拔下低压低含氧量的身体应激反应。因此我们要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就是要放松心态,不要有心理负担造成无形压力,首先要做到这一点。
那么战术上我们如何重视应对?除了上面提到线路住宿安排外,我们还要从日常饮食休息方面科学安排。
绝大多数进入高原的朋友出现所谓的高反都属于轻微类型,主要体现在头疼、睡眠质量下降难睡,睡后易醒等症状,而这些问题通过日常饮水或冲葡萄糖会明显缓解,缩短适应时间,建议进入高原后每天的饮水量要维持在3000毫升以上。另外,自驾车可能存在吃饭时间没有原来固定,这可以在车内备一些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八宝粥等。但高原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加重消化负担。建议少吃多餐,尽量避免吃太多辛辣食物。
另外,户外活动时要保持相对平稳的节奏,不要短时间内高强度剧烈运动。
带备指压便携式血氧仪每天早晚监测血氧饱和度对应的身体反应状况,做到有备无患。如果在高原地区出现感冒发烧现象必须马上就进医院就医,不要象在平原时坚持下去,避免出现肺水肿或脑水肿。所以在***自驾游全程途中保暖是很重要的,哪怕是夏季出行,高原的日温差是较大的。
每天的***行程要安排仔细,切忌冒进。尽量选择县城级别或以上的城镇(市)住宿,一些防感冒、应急退烧、肠胃方面的药品必须随车携带,也可自备若干瓶氧气以备不时之需。
***,地处世界屋脊,空气稀薄,有高反是正常的,如何正确应对才是最关键的,所以你这个问题非常好。
高原反应,顾名思义,就是在高原地区所产生的身体不适感,其实不只是***,只要是高原地区,都有可能发生,比如在云南、甘南、青海等高海拔地区。
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就是空气含氧量低造成的。***大部分地区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70%,有的超过5000米海拔的地区,含氧量才是内地三分之二。由于含量的不足,造成身体的缺氧,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不适症状,就是高反了。
高原反应也因人而已,在同一海拔地区,有的人反应不是很大,有的人却反应严重。
对于高原反应,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作用。很大一部分人对高反有着近乎天生的恐慌,其实这大可不比。人体对缺氧出现的反应是正常,没有才是不正常,要正确面对,不能一味恐慌。
***,号称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却因高反阻挡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脚步。
对于高反,最关键的就是适应。让身体慢慢适应含氧量低的这个“实事”,等身体接受这个“事实”了,高反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所以在出现高反前,就要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坐飞机去***就比坐火车去***出现高反的机率要高,就是因为缺乏一个适应过程。到达***后先要在低海拔地区休整两三天,比如在拉萨(海拔3000多米)先停留几天,再去高海拔地区,这样出出高反的机率就会降低。
***市里就有很多名胜,适应几天也有的地去。只是即使在***适应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不剧烈运动、不情绪过于激动等,一定要淡定。
如果已经发生高反,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害怕。静下心来,慢慢适应下就好一些。一些宾馆或包车上都有氧气包,可以吸些氧缓解下,实在不行,就先前往低海拔地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原自驾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原自驾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vested-interest.com/post/34113.html